敛口,丰肩,弧壁,平底,内壁施白釉,口沿及外壁饰钧红釉,底部露米黄色胎。宋钧窑以氧化铜为着色剂,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,最初为河南禹州钧窑所烧制,故称“钧红”;宋代钧红釉的烧制成功,打破了我国瓷系“南青北白”的局面,成为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,绽放着耀眼的光彩。元、明时期随着钧窑的没落,钧红釉瓷器的烧制工艺被其它窑系所传承和发扬,尤其是景德镇窑,在清代将钧红釉瓷器推向了另一个高峰。钧红釉瓷器多采用垫烧工艺烧制,因追求窑变釉之绚丽效果,需釉汁肥厚,在烧制过程中釉水会向下流淌,造成底部与窑垫粘连,故出窑以后需对窑垫进行敲打分离,并对参差不齐的积釉进行削磨,这在此器中表现的淋漓尽致。此炉做工考究,钧红釉色泽艳丽,光彩夺目,釉质肥厚,并伴有微小开片,十分可人,为陈设、收藏之精品佳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