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釉是以鐵為著色劑在還原焰中燒製而成的。這種傳統的高溫釉是中國陶瓷史上最早出現的釉種,且青釉瓷器一直是中國瓷器的主要產品,歷經了東漢、六朝、唐、宋、元,直至明清不絕。明清景德鎮窯繼承了龍泉青瓷的優良水平,燒出了深淺不同的各種青釉瓷器。但直到雍正時期才達到了呈色均勻、穩定的燒造水平。乾隆青釉繼承了雍正時期的傑齣風範,愈加純熟穩定,堪比宋窯名品。
此瓶撇口,短頸,肩、頸部內收,腹部微鼓,足部外撇,器底青花篆書“大清乾隆年製”六字三行款。口、底大小相若,瓶體似橄欖,故名。橄欖瓶為宋代河南登封窯創製,清代官窯燒造,雍正、乾隆時最為常見,造型略有變化,頸部稍長,勻稱秀美。素身與瓜稜式之分,為清代流行器形。此瓶即採瓜稜式,突出了瓶體曲線的流線感,流暢自然,更添優美雅緻。青釉呈色醇厚,勻淨光潤,膩若瓊脂,不論視覺觸覺上都幾乎達到與玉質亂真之地步,工藝水平空前高超。藝術品味极高,不僅突齣了單色釉質純淨之美感,且青釉隨瓜稜起伏而濃淡有緻,增強了韻律感,富於變化。豆青為青釉中呈色最深的一種,乾隆時期甚為流行豆青加青花裝飾,純以豆青一色為主體的作品甚為少見,愈顯此器珍貴難得。類似作品見香港藝術館藏品出版於《窯火凝珍》,可資參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