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花一束莲大盘
敞口,弧腹,圈足,通体施白釉,以青花为饰,底部露胎,胎质细腻。口沿内侧绘海水纹一周,外侧绘卷草纹一周,内外壁装绘缠枝四季花卉纹,勾画婉转流畅;盘心绘一束莲纹饰,以莲花、莲蓬、水草以缎带束在一起,故名。莲花纹样是瓷器上的常见纹饰,寓有品德高尚、高洁清廉之意,千百年来广受人们赞誉。此盘构图疏朗而饱满,纹饰写实传神,充分借鉴传统国画的笔墨意韵,得其法度,勾、勒、点、染诸法,运用皆宜。线条粗细并用,青花发色明艳,釉面青花纹饰处多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,即是使用进口青花料“苏麻离青”所形成之“铁锈斑”效果,时代特征鲜明。
永乐时期,“一束莲”图案成为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,受到人们的推崇,之后明、清历代官窑均有效仿,且尤以清三代为盛。由此也可以看出,永乐时期青花瓷器作为我国青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,对后世青花瓷在纹饰、造型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。青花一束莲纹盘为永乐官窑瓷器的经典之作,若以口沿内侧纹饰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两类:一为卷草纹,公私机构均见收藏;一为海水纹,见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,如本品即属此类,相当罕见。本件藏品作为永乐青花同类器物中之上佳者,且保存极为完好,弥足珍贵。
藏品編號及名稱:
00536 青花一把莲大盘
1 件庫存
描述
1).
青花一束莲大盘
敞口,弧腹,圈足,通体施白釉,以青花为饰,底部露胎,胎质细腻。口沿内侧绘海水纹一周,外侧绘卷草纹一周,内外壁装绘缠枝四季花卉纹,勾画婉转流畅;盘心绘一束莲纹饰,以莲花、莲蓬、水草以缎带束在一起,故名。莲花纹样是瓷器上的常见纹饰,寓有品德高尚、高洁清廉之意,千百年来广受人们赞誉。此盘构图疏朗而饱满,纹饰写实传神,充分借鉴传统国画的笔墨意韵,得其法度,勾、勒、点、染诸法,运用皆宜。线条粗细并用,青花发色明艳,釉面青花纹饰处多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,即是使用进口青花料“苏麻离青”所形成之“铁锈斑”效果,时代特征鲜明。
永乐时期,“一束莲”图案成为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,受到人们的推崇,之后明、清历代官窑均有效仿,且尤以清三代为盛。由此也可以看出,永乐时期青花瓷器作为我国青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,对后世青花瓷在纹饰、造型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。青花一束莲纹盘为永乐官窑瓷器的经典之作,若以口沿内侧纹饰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两类:一为卷草纹,公私机构均见收藏;一为海水纹,见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,如本品即属此类,相当罕见。本件藏品作为永乐青花同类器物中之上佳者,且保存极为完好,弥足珍贵。
2).
盘敞口,弧壁,圈足,细砂底,胎质细腻,施釉肥腴,线条圆润。盘心绘一把莲纹饰,莲花、莲蓬、水草以缎带束在一起,故名。盘内外壁均绘缠枝四季花卉,纹饰精细,布局疏朗有致,画意古朴。青花发色明艳,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,即是使用进口青料“苏麻离青”所形成之“铁锈斑”效果,时代特征鲜明。 莲花纹样是瓷器上的常见纹饰,寓有品德高尚、高洁清廉之意,千百年来广受人们赞誉,如宋周敦颐《爱莲说》中有赞颂莲花之佳句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。莲花作为装饰纹样出现在瓷器上,最早是由于佛教文化在东汉时期的传入而兴起的。至明永乐、宣德时期,“一把莲”图案成为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,受到人们的推崇,之后明、清历代官窑均有效仿,且尤以康雍乾为盛。由此也可以看出,永乐时期青花瓷器作为我国青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,他对后世青花瓷在纹饰、造型等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。故本件器物作为永乐青花同类器物中之上佳者,且保存极为完好,实属不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