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口,束颈,溜肩,圆腹,平足,口沿与肩部以柄相衔接,柄对侧置鸡头形短流,故名“鸡头壶”,肩部对峙双系。鸡头壶亦称“天鸡壶”、“鸡首壶”,是魏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饮器;汉代《韩诗外传》中将鸡称为具有文、武、勇、仁、信五德的“德禽”,西晋、东晋的墓葬中有大量陶瓷鸡和鸡舍出土,以鸡为装饰的瓷器盛行一时。此壶通体施青釉,以褐彩点饰,又名“褐斑加彩”或“青釉褐彩”,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,两晋六朝时开始用于瓷器的装饰,并日趋成熟。此器物胎质致坚,造型优美而具代表性,施釉莹润均匀,局部釉面脱落自然,展现了原始瓷器的古朴之美,是件开门的南朝瓯窑的典型器物。瓯窑,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,故名瓯窑,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制瓷业集中地,晋·杜毓《荈赋》:“器择陶拣,出自东瓯”,潘岳《笙赋》:“披黄苞以授甘,倾缥瓷以酌醽”。
藏品編號及名稱:
00334 青釉褐彩鸡头壶
制造材質: 瓷器
制造年代:南北朝(公元420 – 589)
年款:没有紀年款
1 in stock
口徑(cm): 8.00
底徑(cm): 12.00
高度(cm): 19.00
重量(g): 1,446.00
藏品查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