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口,直頸,豐肩,腹部下收,紅陶質地,肩部以黑彩周飾雲雷紋,此器物為馬家窯文化彩繪陶壺,原器應為外撇唇口,腹部置兩系用以穿繩;此器口沿殘缺,腹部雙系也已損壞。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,因最早發現於甘肅省臨洮縣馬家窯村而得名,年代距今約為5000年-4000年。馬家窯文化的彩陶,早期以純黑彩繪花紋為主;中期使用純黑彩和黑、紅二彩相間繪製花紋;晚期多以黑、紅二彩並用繪製花紋;彩陶的大量生產,說明這一時期制陶的社會分工早已專業化,出現了專門的制陶工匠師;彩陶的發達是馬家窯文化顯著的特點,在我國所發現的所有彩陶文化中,馬家窯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,而且它的內彩也特別發達,圖案的時代特點十分鮮明。此器物包漿渾厚,為熟坑。腹部裝飾雲雷紋,雲雷紋是一種原始裝飾紋樣,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,並在青銅時代大量應用,反映了古人對雲雷等自然現象的崇拜,和對交織形式感的認可,展現了濃厚的原始藝術氣息。
藏品編號及名稱:
00333 雲雷紋彩陶壺
制造材質: 陶器
制造年代:新石器時代(公元前10000 – 1000)
年款:没有紀年款
1 in stock
口徑(cm): 6.70
底徑(cm): 9.00
高度(cm): 18.00
重量(g): 682.00
藏品查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