撇口,深腹,圈足,碗內外主體部位施青釉,口沿露胎不施釉形成芒口,足部無釉,碗內底一圈無釉,這種施釉方式受限於當時的製作工藝,多為覆燒或叠燒所緻。施釉較為均勻,釉水瑩潤,受南方濕潤環境影響,釉麵形成均勻開片。在越窯發展到宋代衰退以後,越窯的生產工藝為週邊地區宋代的製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,此對碗亦為繼承越窯工藝的典型代代,為南宋閩北窯廠的典型器物,對研究江南瓷器史有著重要的參攷價值。